紧张是会呼吸的痛,了解儿童过度通气综合征 ( 2025-10-17)
大家紧张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头晕?透不过气?心跳加速?手脚发麻?有些过一会又慢慢好了,有些被送医后并未查出疾病。这是什么情况呢?
随着孩子们的学习节奏加快,课业压力增加,情绪更容易波动,尤其是在被提问、考试、军训时,常常会有孩子突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手脚麻木无力、手指僵硬等现象。这其实很可能是过度通气综合征在作祟。
什么是过度通气综合征?
过度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HVS)是一种因呼吸过快或过深,超过身体实际需要而引发的症状。虽然患儿并没有器质性疾病,但情绪波动或不正确的呼吸方式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影响酸碱平衡,进而导致血液碱性升高,形成所谓的“呼吸性碱中毒”。这种变化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晕、四肢发麻、手脚冰凉等。
研究表明,HVS更常见于女孩,尤其是13-17岁之间。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在孩子情绪波动时保持冷静,帮助他们及时恢复正常呼吸,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
过度通气常见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呼吸系统的表现
孩子可能会感到呼吸不畅,仿佛吸不到足够的空气,或者觉得胸口发闷、疼痛。孩子有时会快速且深地呼吸,有时还会频繁叹气,这些都是身体在试图应对呼吸失衡的表现。通常患儿的呼吸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胸式呼吸逐渐占主导,腹部的呼吸动作几乎消失,甚至连颈部的肌肉都会参与到呼吸过程中,看上去非常费力。
非呼吸系统的表现
除了呼吸问题,孩子还可能感受到心跳加快,甚至要“跳出来”一样;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甚至口干舌燥。同时,头晕、头痛、眼前发黑以及出冷汗的情况也很常见,孩子可能因此感到特别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此外,孩子的手脚可能会发麻或感觉刺痛,甚至手脚发冷或不自主颤抖、肌肉痉挛或抽搐,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晕厥。精神方面,患儿常常会感到焦虑、紧张不安,晚上睡不好觉,甚至会担心自己得了某些严重疾病。
家长们需要特别留意的是,过度通气会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的水平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上述症状,这些症状会加重孩子的焦虑,而焦虑又会反过来加重过度通气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缓解孩子的症状非常重要。
我们能做些什么?
心理安抚
当孩子出现过度通气的急性发作时,不要慌张。紧张气氛可能会让孩子的症状加重。此时可以让孩子安静地坐下或躺下,用温和且坚定的语气安抚他们,帮助放松。还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来减轻精神负担。同时,引导孩子调整呼吸,帮助他们慢慢、深深地吸气和呼气,甚至可以短暂屏住呼吸,这样能帮助二氧化碳在体内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缓解症状。
调整孩子的呼吸方式
通过有意识的呼吸训练,比如用鼻子吸气、进行腹式呼吸、放慢呼吸频率等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从而减少症状的发作。
纸袋治疗
在急性发作时,使用纸袋呼吸十分有效。让孩子用纸袋罩住口鼻呼吸,能够增加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几分钟内症状就会缓解。
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过度通气多由于环境或精神心理因素所导致,需要父母一起参与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和冲突,耐心、细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及想法,不打断,不干扰,在处事上多多考虑接纳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有困扰及时向父母倾诉,同时父母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积极解决问题。
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学会适当“沉默”,给孩子留出“反思”的空间,将孩子当成“小大人”,并与孩子平等交流,以培养孩子处理解决问题、自主、抗压的能力。
积极参加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孩子释放天性,压力得到释放,抗压能力也得到提升,可以在花园、公园、海边等生机盎然,空气清新的地点进行低强度运动。
总的来说,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营造轻松的环境,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儿童过度通气综合征的发作。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方法,完全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这一困境。
过度通气综合征的患儿会有生命危险吗?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如果没有其他基础疾病,大多数都能自然恢复,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然而,若症状较为严重,也可能存在生命危险。所以大家不必太担心,但也切莫大意。
过度通气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影响身体的酸碱平衡。为了维持这种平衡,肾脏会减少氢离子的排出,同时增加钾离子的排出。这一过程可能引发低钾血症。轻微的低钾血症可能导致孩子四肢无力、麻木;而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室颤,从而导致突然死亡。因此,如果孩子有基础疾病、症状严重,或应急处理后效果不明显,应尽快拨打120,带孩子前往医院,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