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贸易时,为何白人要把黑人的衣服扒个精光,连遮羞布也不给?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5-22 05:06

18世纪的大西洋,一艘小型帆船正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向前行驶。

远远望去,没人能够想到,这只长仅27米、宽仅7米的小帆船上,竟然容纳了近300人。

这些人皮肤黝黑、衣不蔽体,人挤人地待在狭小的船舱里,在绝望中被当做货物运送到欧洲。这,就是黑奴。

从15世纪中叶开始,这样的场景就在大西洋上不断重复上演,持续了整整400多年。

这些黑奴为什么全都被白人扒得精光,衣不蔽体?

在这漫长的几百年间,他们经历着怎样的生活?黑奴贸易为何能够兴起,又为何最终消亡?



掠夺成性,贪欲难止人非人

如今提起非洲,绝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落后”二字。

但作为人类起源地之一、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的非洲曾经也有过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

直到16世纪,殖民主义的侵略打断了非洲自我演化发展的步调,给非洲带去了数百年的黑暗。

在殖民主义出现以前,世界各国都在跟随自己的步调逐渐发展、演化。

然而,一片土地上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15世纪末期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让一些国家看到了迅速积累财富、发展壮大的“捷径”——掠夺。



当时的欧洲有着强大的武力,也早就在各国厮杀角逐的环境下把武力征服视作理所当然。

于是,面对广阔的海外大陆、无可估量的资源财宝,欧洲各国的各方势力在野心的驱使下,争先恐后地派出船队,踏上了征服的旅程。

非洲、美洲、亚洲都是他们的目标。

“强盗”所到之处,土地、财物、资源,甚至人的性命,都可以被肆无忌惮地随意掠夺。

当掠夺成为习惯,人命微如草芥,弱者的人权自然不复存在,人被刻上奴隶的印记、当做货物一样随意买卖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黑奴买卖最早出现在15世纪中叶。

公元1441年,葡萄牙的一艘海盗船沿着西非海岸航行,此次航行的最初目的是找寻新航路,发现诸如黄金等珍贵资源的获得途径。

但途经一个地方时,海盗船长意外发现了两个黑人,于是将他们抓起来带回了欧洲。

此前,欧洲这些高高在上的白种人从来没见过黑人,这两个黑人让葡萄牙举国震惊。

这两个黑人的出现证明了海外存在未知的大陆和陌生的族群,而在贪婪的统治阶层眼中,这意味着唾手可得的大批资源。

于是葡萄牙派出了大规模船队沿西非海岸大肆搜寻抢掠。



葡萄牙船队的这次征程,可谓“满载而归”,他们带回了二百多名黑人,其中还包括很多幼童。

不久后,这些黑人就出现在了葡萄牙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像猴子一样被围观、像货物一样被拍卖。这就是黑奴贸易的起源。

不过此时,黑奴贸易并不盛行。

其原因与人性和道德无关,而是因为当时黑奴在欧洲不“畅销”。

无论是葡萄牙,还是后来闻风而动的英国、法国等国家,当时的劳动力需求都没那么高,只有皇宫、贵族以及大富商家中才会豢养奴隶。



因为市场需求小,黑奴买卖能得到的利益就不大,唯利是图的欧洲各国自然也就意兴阑珊。

后来黑奴买卖之所以能够兴起,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关系重大。

15世纪末,广阔的美洲新大陆一经“发现”,就引得欧洲各国争相掠夺,最终被分食殆尽。

殖民地上有巨大的财富等待收割,无论是种植业还是矿业,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当地的土著很多都被屠杀、驱逐,余下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欧洲各国只能想办法向美洲输送奴隶。

最初,他们将本国的一些底层人民送到美洲殖民地,成为“契约奴”。



在欧洲本土人被压迫成为“白奴”的同时,黑奴交易也在同步进行。

但直到17世纪初,美洲殖民地的奴隶之中,仍是“白奴”占据大多数。

然而大量使用“白奴”存在两个问题,一会使欧洲本土人口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白人在南美水土不服,其死亡率较高。

而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也越来越大,“掠夺他国人口”代替“压迫本国人民”成为了“最优解”。

于是,欧洲各国开始派遣船队掠夺人口。中国也曾经是他们的目标,然而,当时中国较为强大,欧洲便将矛头集中在了非洲。



非洲黑人对南美气候适应良好,又有丰富的热带种植经验,因此黑奴在美洲开始“畅销”起来。

对于欧洲各国来说,黑奴贩卖利润可观,而且能够加速殖民进程,于是加大了掠夺黑人的力度,而黑奴贸易也在17世纪中叶以后走向了一个高潮时期。

海上囚徒,半面人间半无间

殖民促成了黑奴贸易的“兴盛”,欧洲各国从殖民与掠夺中获得的是财富与狂欢.

而伴随着他们的狂欢,作为贸易物资的黑奴们又在经历着什么?

他们是否有过反抗?他们是怎样被掠夺的?成为奴隶后他们又将面对怎样的生活?



在黑奴贸易的初期,黑人们面对的大多是海盗式捕猎。

他们的平静生活随时会被打破,无论是在他们日间劳作的时候,还是夜间休息的时候,都可能遭到强盗的突袭。

当然,黑人们也会举起武器反抗,有时失败,有时成功,但往往两败俱伤。

海盗们为了减少损失,开始转变策略,勾结部落酋长骗买奴隶。

于是,一些黑人被信任的酋长欺骗,成为奴隶被运往大洋彼岸。

而他们的“价格”,甚至不如一匹马,来自欧洲的强盗商人用一匹马就能换到十几个黑奴。



如果说在最开始的私人掠卖模式下,黑人尚且能够反抗海盗。

那么在黑奴贸易“正式化”之后,面对更大规模的“官方”力量,黑人们就再也没有了反抗的力量。

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缺口让欧洲各国统治阶层将目光转向了非洲,而英国是最早官方垄断黑奴贸易的国家。

1672年,英国成立了“英国皇家非洲公司”,专门负责黑奴贸易。

官方的介入,让掠奴“军队”的规模迅速扩大、力量迅速提升,此后非洲人在面对捕掠时,往往只能束手就擒。

后来其他各国纷纷效仿,黑人被掠运出境的数量迅速达到惊人高峰。



17世纪末开始,非洲各地几乎在不停地上演着这样的情景——阳光正好的某天,部落中男男女女们正围绕在一起载歌载舞。

突然,一群手持枪械的捕奴人出现,在枪子弹药面前,这些非洲土著只能束手就擒,被集中押送至酋长家中。

在酋长家门外,衣着光鲜的欧洲人会扒光这些黑人的衣服,对他们进行检查。

符合条件的,将被押送到船上,运往欧洲或美洲殖民地,成为奴隶;不符合条件的老弱病残,则有可能被当场射杀。

而被带到船上的黑奴们,也不能穿上衣服,甚至连遮羞布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欧洲人之所以不让黑奴穿衣服,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在成为奴隶之前需要检查全身上下,所以需要扒掉他们的衣服。

其二,运输奴隶的过程很久,几个月的时间里几百个奴隶挤在狭小的船舱里,不消毒的衣物比赤身裸体更容易传播细菌和疾病,造成奴隶死亡。

当然,无论是出于什么理由考虑,黑奴不能穿衣服的最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欧洲人并不把他们当人看。

人类有人性、知羞耻,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懂得了用衣物蔽体,而在欧洲人眼中,黑奴与牲畜、货物没有区别,所以不需要给予任何尊重。



同在一艘船上的人,却如同存在于两个世界。

欧洲人衣冠楚楚、昂首挺胸,非洲黑奴衣不蔽体、麻木绝望。

而这个时候,还只是黑奴们悲惨人生的起始,当船到达终点之后,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更加绝望的深渊。

这些黑人在美洲大陆无法得到任何保护,也不具备任何法律权利。

在这里,他们的人生中不再有“自我”,而将作为奴隶主的所有物,被奴役支配一生。

奴隶主可以对奴隶肆意虐打,可以对女奴随意凌辱,而奴隶生下的孩子,未来将会重复父母的人生。



影片《为奴十二年》中有这样一幕——清晨的阳光里,白人监工约翰用轻松昂扬的语调唱着恶劣的歌词,“黑奴好、黑奴妙、黑奴跑着去上吊”。

而黑奴们则在这样的歌声中麻木不仁地重复着一天的劳作。

这一幕是电影中的场景,却也是历史上黑奴的真实写照。

一批批非洲人被押上船只,运输到大洋彼岸。在那里,世界被分为两半,一半是监工所在的人间,一半是黑奴所在的地狱。

这样的情景,从15世纪开始,共持续了四百多年。



重获自由,百年血泪终成史

自古以来,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

欧洲各国对美洲的殖民、对黑奴的压迫终有一天会失衡,随着历史的发展,黑奴贸易的消亡也终将成为必然。

纵观历史,黑奴贸易的发展与消亡只是其中小小一页,但具体到那个时代,黑奴解放却凝聚了四百多年的血与泪。

百年麻木,终有一醒。

18世纪中期,“人道主义”被反复提及,反对黑奴贸易的呼声高了起来。

然而“人道主义”可以是强权者冠冕堂皇的口号,也可以由强权者进行定义,面对来自底层的呼声,欧洲统治者置若罔闻。



18世纪末期,形势迎来转折,欧洲各国先后从法律上禁止了奴隶贸易。

是他们道德未泯、良心发现了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仍然不过是“利益”二字。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英国更是开启了工业革命,海外殖民地也在不断增加,非洲也被欧洲各国瓜分。

欧洲各国很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在非洲本土上奴役黑人比贩卖黑人到美洲能够获得的利益更多,因此欧洲各国开始从法律上禁止奴隶贸易。



随着法律的禁止,奴隶贸易真的能够停止吗?

事实上并没有。

暂且不提欧洲各国在非洲本土对黑奴的奴役和压迫,1776年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处于资本积累的初始阶段,会甘心放弃廉价的黑奴劳动力吗?

美国南部本来就遍布种植园经济,工业革命一些种植器械的发明,更是让美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靠原有的黑人劳动力远远不够。

而黑奴贸易不仅能够为美国带来劳动力,贸易本身也可以赚取不菲的利润,一心向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根本不可能放弃黑奴贸易。



因此,欧洲虽然从法律上禁止了黑奴贸易,但实际上被刑罚限制的只有欧洲各国的奴隶贩子。

此消彼长,欧洲这一举措正好阴差阳错为美国提供了机会,美国无所顾忌,以其为主的非法走私奴隶贸易猖獗一时。

1787年,美国制定的宪法中,甚至直接把南部定为蓄奴州,将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底层人民的嘴脸展现得淋漓尽致。

南北方的割裂在日积月累后一定会带来问题,果不其然,1861年,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美国南北内战爆发了。

而此次内战,成为了黑奴解放的契机。



南北内战的爆发,本来和黑奴解放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奴隶主互相阻碍了对方的利益。

在内战初始,无论是北方的总统林肯,还是南方的奴隶主,都没有想过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奴,是南方的黑奴们主动主动抓住了这个契机。

黑奴是奴隶主最趁手的“工具”,因此奴隶主肯定不会解放黑奴,而在奴隶主与北方开战的关键时刻,投靠北方军队才能带来解放的可能。

于是,内战爆发后,不断有南方黑奴成群结队地逃到北方军队驻扎的地方。



北方军营的黑奴越来越多,而战事紧急的时候,战地也非常缺乏劳动力。

于是军队司令开始安排黑奴们从事一些劳动,比如挖战壕、建堡垒等。

一些将领在兵力紧缺的情况下,甚至用黑奴组成武装队伍。

就这样,一些主动逃出的黑奴首先得到了局部解放。

在内战初始,林肯是不愿意解放黑奴的,后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让他改变了做法。



原因之一,是北方黑人的支持。

内战开始后,北方黑人集体为解放黑奴发声,给林肯政府带来了压力。

原因之二,南方黑奴是此次内战成败的关键,解放黑奴后,既可以大大削弱南方奴隶主的力量,又可以将黑人征召入伍,提升北方军队的力量。

于是,1863年林肯颁布了《解放宣言》。

至此,美国黑奴正式得到了全面解放,四百多年的血泪压迫成为了历史,但这段历史会被人永远铭记。



结语:

非洲作为人类起源地之一,本应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却被殖民者无情侵略。

家园被殖民,人民失去人权、成为奴隶,四百年后才终于解放。

凝聚血泪的历史告诉我们,弱者只能挨打,但强者习以为常的侵略,难道是理所应当吗?

作者:沧粟

编辑:CY

参考文献:

1周莹.《海上囚徒——奴隶贸易四百年》中文版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谢海军.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的关系[J].学园

3伊夫·贝诺,黄育馥.欧洲人的道德心和黑奴贸易——暧昧的反对[J].第欧根尼

4王颖.《为奴十二年》:奴隶制度下的人性扭曲论[J].电影文学

5吕昆.黑奴贸易的兴起与发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刘祚昌.林肯解放黑奴的历史真相[J].史学月刊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