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Fans论坛 ▉▉▉ RC漂移车调车方法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4-16 06:00

本帖最后由 Collapsar 于 10-1-15 23:19 编辑

(译者注:这一部份作者说得比较粗略,大家不如看本站的文章更为直接 ?cat=22)



如何调节


Tires - 轮胎

调车第一件要做的事应该是检查轮胎。车调得再好,轮胎没选对也白搭。就竞赛而言,轮胎的选择通常是因比赛场地而异。一般来说,橡胶胎有更好的抓地,塑料胎则更滑一些。

Yokomo Drift Rings
对于这种轮胎,调节内倾角应该是你调节抓地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较大的内倾角意味着更多的抓地力。这是因为,(橡胶胎而言)更多的橡胶胎面将会(译者注:因重量转移使得轮胎受压变形后)与地面接触。

ABS Tires (ABS塑料做的轮胎)
对于这种轮胎,不少人建议使用0度内倾角。然而,有经验的玩家通常会告诉你,每个轮子应该设定至少-0.5度的内倾角。

Droop - 车高差  (译者注:不知如何翻译好,就先叫车高差吧)
Droop 和 Downstop(下止点) 这两个概念经常容易被搞混。其实Droop是指车静止时和车完全伸展时的那段高度差,可以理解为车高和最大车高的差值(?p=914)。而Downstop是指A臂向下最大的行程(?p=154)。下止点的调节是通过拧紧/松A臂上的一颗螺丝来进行的。从以上的概念可以预见,改变车高和下止点会直接影响到车高差。

在车的一端增加Droop会增加另一端的抓地。因此,如果你发现收油时车子转向明显不足时,可以增加后Droop。不理解吧?理由如下: 当你收油时,车的重量将向前转移。这时候,如果你允许车的后面向上的行程加大(即增加后方的Droop),你其实就是允许更多的重量向车的前方转移;更多的重量意味着更多的抓地,也就是更多的转向。Droop应该被当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参数来对待。如果Droop左右设置得不无均衡的话 (前后是否均衡倒不重要),你的车在转左和转右时的操纵感觉将会非常不一样(译者注: 请参照: ?p=1641)。

译者注:请参考 ?p=154 对下止点的讲解。而这篇文章则提到了Droop,?p=914。


Caster - 纵倾角
纵倾角(或后倾角)是指转向杯的旋转轴(直立方向)向车子后方倾斜的角度。纵倾角使得轮胎向转弯方向倾斜。较大的纵倾角使得轮胎向转弯方向更为倾斜,这个效应加上内倾角效应可以改变轮胎和地面接触面积的大小。过多或过小的倾斜将使接地面积的减小或增加达到峰值。然而,一般来说,较大的纵倾角让车转向更柔和,更少初始转向。较小的纵倾角使得转向更为急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越野(Off-road)车使用很大的纵倾角(可以大到25度)的原因。较少的初始转向意味着更不容易在泥地上打转。纵倾角的调节是通过更换不同角度的前C座来完成(多半得另行购买)。

译者注:请参照 ?p=166。


Camber - 内倾角
参照以上“Tires - 轮胎”一节。

译者注:请参照 ?p=165。



Ackerman

Ackerman角度是指车转向时两个转向轮之间形成的夹角。内侧轮(相对弯心而言)通常会比外侧轮要转的角度大一些。加大转向角度时,这个夹角也会相应变大。通常设定Ackerman是通过改变转向推杆在转向杯上的固定孔位来进行。转向推杆的角度较大时将会产生更多的Ackerman角度,反之类同。 在抓地力低的情况下,建议调车时增加Ackerman角度。

译者注:请参照 ?p=140。



Track Width - 轮距
通俗来讲可以理解为车的宽度,即左右轮胎外侧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轮距是不是越宽越好呢?如果你想提高稳定性,答案是Yes;如果你想减少转弯半径,答案将是No。 前轮使用较窄的轮距将增加前轮抓地和转向。后轮使用较窄的轮距在低速下将增加的前轮转向,同时增加在高速时的后轮抓地。

译者注:请参照 ?p=153。



Differential - 差速器




Front one way vs. Ball Differential - 头单pk 珠差
   
我的操纵方式里包含了多种技巧。首先,设想我使用头单和一个锁得较紧的后珠差。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动力输出比将是50 : 50。

我要说的是,一个装配了头单的车子在一个较快的车速下完全松开油门同时转弯的话,会强烈甩尾。这种行为对头单来说是最正常不过的了。头单在弯多以及极度复杂的赛道上有其优势(如短S型弯等)。头单还有另一个优势在于,当你因错过最佳入弯点而必须调整车的角度时,你可以轻点刹车。这样你的车就会甩尾,让其在一个急弯中不会因失控而一头撞到墙上去。 起漂时有头单会更容易些,但是如果控制得不够好,车的行驶路线将会是突变性的(不柔顺)。虽然使用前珠差的车漂起来时会更流畅一些,但比起使用头单的车来说更容易转向不足。

有头单的车虽说在转向时可以通过松油门或点刹车让车甩尾,但我通常是轰油门过弯。这是我过中等大小的弯时做长距离漂移的重要技巧。弯中,我可以在瞬时轻轻放松油门,油门放松的程度取决于我想让ABS胎做多大程度的打滑和有多大的角度需要纠正。但是,除非我需要纠正到一个非常极端的角度,我是不会完全松开油门的。

我认为应该少量使用极度的反胎(即打死反方向),因为四驱让极度反胎没有必要。我注意到很多人入弯时角度过大,为了防止车子打转,使用极度反胎(即打死反方向)。 其实多数情况下,车手应该让车的尾巴自己转向(而不是过份依赖于极度反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