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解人体奥秘,体验生命之奇 比尔·布莱森《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苏墨
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和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举办的“破解人体奥秘,体验生命之奇——比尔·布莱森《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
《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作者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非虚构类作家、英国皇家学会荣誉院士。他曾担任英国杜伦大学校长,被众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更因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被英国女王授予官佐勋章。在长达35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创作了20多部作品,内容横跨游记、科普、人文历史和语言学等领域。他的代表作《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名著,曾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欧盟委员会笛卡儿科普奖,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册。
《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接力出版社出版
《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是继《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之后,比尔·布莱森献给少年儿童读者的又一部精彩简史。本书不仅介绍了身体的构造、生理功能,还介绍了人可能罹患的疾病,以及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内容涵盖解剖、生理、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等主题。读完此书,你会为人体的神奇与美妙而惊叹,更加崇仰自然与科学,敬畏和珍惜生命,对人生产生全新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杨焕明都对《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周忠和院士认为:“简洁生动的文字,搭配有趣幽默的场景化插图,让本书在解答与人体相关的科学问题的同时,为小读者们带来愉悦、快乐的阅读体验。”杨焕明院士指出,这本书“让小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人类何以如此伟大,了解我们身体的强大与美妙,练就强健的体魄,培养探索未知的能力”。
新书发布会上,与会嘉宾就《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的创作缘起、内容编排、行文特色、视觉创意、文本风格、阅读价值等方面,以及这本书引发的科普和健康话题分享了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在国内出版界,接力出版社是最早引进并出版比尔·布莱森作品的出版机构,也是出版比尔·布莱森最具代表性作品的出版机构。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先生表示,从2005年出版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到现在,“‘万物简史’系列销量已达180万册,如果按每本书带动3个人阅读计算,‘万物简史’系列的读者已有六七百万人,而受其影响的读者更是数以千万计。”
继《万物简史》中文版出版15年后,比尔·布莱森又给读者带来了一部精彩简史——《人体简史》成人版,而《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和《人体简史》成人版有很大不同,白冰先生说:“在内容上,少儿彩绘版从少儿读者的角度提炼本书精髓;在形式上,少儿彩绘版文字通俗生动,配了近200幅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创意插图,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可读性。”
白冰先生在发布会上强调了阅读科普图书对少年儿童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他说:“科普图书可以为孩子提供精神膳食中很重要的营养,阅读科普图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探索精神。”《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在讲述人体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看到人类进化过程中所体现的身体的伟大、生命的伟大,学会珍惜生命,进而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白冰最后表示,接力出版社每年为读者提供近3000万册图书,其中科普图书大约430万册。有适合婴幼读者的“第一次发现”丛书,适合少儿读者的“少儿万有经典文库”,也有适合青年读者的《万物简史》成人版、《六极物理》。《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作为接力出版社2024年的重点选题,在各位专家、媒体记者的帮助努力下,将成为继《万物简史》之后的又一科普标杆,引领“更多的读者从中破解人体之谜、生命之谜,体验科学探索的妙趣”。
本书译者,著名古生物学家苗德岁教授在视频中肯定了比尔·布莱森《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的内容价值。他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话:‘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开端。’要了解你自己,首先要了解你的身体。这本书对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非常有帮助。”“在100多页的图书里,比尔·布莱森给小朋友们把人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很风趣地说了一遍。”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些奇闻逸事了解身体的伟大,比如书中提到的这个例子: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她整个大脑只有右半叶,左半叶的大脑是缺失的,而大脑左半叶是控制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区域。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女孩阅读水平居然在一般人平均水平之上。这就说明在大脑左半叶缺失的情况下,大脑右半叶担当起了责任,可见大脑的神奇!
苗教授说:“我是一路笑着翻译过来的!”并且他给出了读这本书的两个禁忌:1. 不要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读;2. 不要在吃东西的时候读。因为比尔·布莱森的风趣和幽默贯穿始终,你一定会时不时捧腹大笑,在公共场所大笑会让人以为你是精神病,吃东西大笑会让你噎着!最后,苗教授希望读者特别是小读者朋友读完这本书以后,会对自己的身体好奇起来,看到我们的身体是多么奇妙和强大,从而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大庆教授看来,《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是对人体的引人入胜的探索,作者以一个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探索新大陆的好奇心深入研究了身体的复杂机制。对于这一点,张大庆教授是这样分析的:“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有关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有趣事实,例如肝脏惊人的再生能力,大脑的复杂运作以及人体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胞结构。作者采用了大量精辟的比喻来介绍人体的奥秘和复杂性,揭示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处理的数千项鲜为人知的任务,讲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和逸事,例如:一个人若想站立起来的话,需要100块肌肉工作;阅读时,需要12块肌肉移动你的眼睛;在游戏机控制器上使用你的大拇指时,需要10块不同的肌肉才能完成。作者还列举了一些奇妙的数字来说明人体的奇迹和奥秘:若把人身上所有的DNA连成一条线,可以长达161亿千米,这个长度可以从地球延伸到冥王星;有研究曾发现,人的肚脐眼上生活着2300多种细菌,其中一半以上不为科学所知。”张教授指出:本书通过对人体形态的描述,让读者惊叹于自己身体的复杂性和美丽,由此激发兴趣,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类如何使自身成为一种生物学的奇迹。
张大庆教授指出:《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对人体认知成就赞誉的同时,更强调还有更多未知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究。阅读这本书,会真切地感到人体的超复杂性。虽然作者在书中概述了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工作的,介绍了医生和科学家在认识和理解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异常状态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作者同时也非常清醒地指出,人类对自身身体的了解还非常有限,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研究。张大庆教授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抱负的科学家,或者正在寻找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么人体里充满了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没有人知道’,他希望以此激发起青少年读者探索未知的热情。”
张大庆教授总结说:《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引人入胜、充满惊喜,无论你是科学爱好者还是一般读者,它都是一本既能提供信息又能带来乐趣的书。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是著名古生物学家,也是苗德岁教授的多年好友。他深知苗教授对科普写作十分谨慎,自我要求甚高,真正做到了“写出来的书让小孩们读着不觉得深,成年人看着也不觉得浅”。《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是苗教授以自己对青少年的喜爱和对科普事业的热爱为出发点,倾尽全力完成的译作。
发布会上,王原馆长结合书中的内容,给现场的小朋友讲述了人类可以形成化石的两部分结构——骨骼和牙齿。比如,正常人有206块骨骼,但是也有人会有208块,因为他们多出了一对肋骨;有很多人会长智齿,而智齿的疼痛很大程度上是人类从猿人进化到现在,嘴巴回缩造成的。
最后,在各界专家的帮助下,接力出版社表示将挖掘更多优秀科普选题,让青少年读者看到更多像《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这样优秀的科普书籍,让孩子们能够强健体魄、认知自我、认知世界,成为科学素养很高、科学观念很强、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未来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