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陶泥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10-15 20:18

我们在制作陶艺作品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揉泥这道工序。主要目的是将泥料中残余的气泡以手工搓揉的方法排出,使粘土中的水分迸一步均匀,增加粘土的可塑性和柔韧性,并防止烧成过程中产生气泡、变形或开裂。在揉泥过程中,要掌握好粘土的干湿程度,视情况可适量做加水或脱水处理。

揉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菊花形揉泥法和羊头形揉泥法。

1、菊花形揉泥法

(1)先取一块粘土放在工作台面上,视其干湿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加水或脱水。如果粘土较干,可将粘土放在垫有湿帆布的台面上揉练;如果粘土太湿,则将粘土放在石膏板上揉练(见图6.1.2.1)。

(2)以左手扶助泥团作为支点,用右手揉压泥团,并使泥团以45o倾斜弯向工作台面。顶端被折向当中,当中部分又被压向台面,要求旋转动作连续协调(图6.1.2.2)。

(3)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揉练泥团,如此反复操作,视泥团干湿、粗细,将泥团揉匀、气泡揉尽为止。在揉泥旋转的过程中,泥团自然呈现菊花花瓣的形状,故称为“菊花形揉泥法”。最后将泥团拢成锥形即可使用(见图6.1.2.3)。

2、羊头形揉泥法

(1)将所取的粘土放在台面上,并拍打成长形以便于双手的揉压(见图6.1.2.4)。

(2)左右两手同时握住泥团的两头,用两手掌将泥团中部推压向台面,随后两手指部将台面泥土卷拉向顶端,再将当中部分推压向台面。重复上述操作动作,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并向中间部位使劲,动作连续协调,使泥团滚动起来,直到粘土中气泡揉尽、粗细、干湿程度均匀为止(见图6.1.2.5)。

(3)在揉压的过程中,便泥团逐渐形成羊头状,最后将泥团拢成锥形即可使用(见图6.1.2.6)。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