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首相基本锁定,两个人二选一,对华立场将大变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9-29 02:33

9月22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正式拉开帷幕。这次一共有五位候选人确认参选,他们分别是茂木敏充、林芳正、小泉进次郎、高市早苗和小林鹰之。这场选举不仅意味着石破茂执政阶段的结束,也预示着日本将在五年内迎来第四位首相。而现在,民调已经提前告诉我们,真正的竞争主要发生在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之间。

根据共同社最新发布的数据,高市早苗目前以28%的支持率处于领先位置,小泉进次郎则以22.5%紧随其后。另外三位候选人的支持率都没有超过12%,投票和开票将在10月4日举行。党内消息人士也坦言,第一轮投票中没有人能获得过半选票几乎已成定局,最终角逐必然会在高市和小泉两人之间展开。而这场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中日关系的整体走向。

高市早苗今年64岁,是自民党内保守派的重要人物。她的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她在党内根基非常深厚,曾经五次出任总务大臣,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尤其受到右翼势力的大力支持;其次,她的政策主张非常鲜明,公开呼吁推动“修宪”,强调日本需要拥有“反击能力”,并主张加强在经济安全领域的投资审查。

不过,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高市早苗的一些特点恰恰可能带来风险。比如,去年支持她参选的20位推荐人中,已经有接近一半不再任职,她必须重新争取推荐人资格。此外,她的激进立场也让中间派选民感到警惕。如果她最终接替石破茂成为新首相,预计日本的对华政策将进一步向美国靠拢。届时,技术管控可能会加强,“去风险”操作也有可能演变为实质性的“脱钩”,这将对中日之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直接冲击。

另一方面,小泉进次郎今年44岁,被称为“战后最年轻的首相候选人”。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形象清新,吸引了不少年轻选民。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担任农林水产大臣期间,曾推动中方解除部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禁令,这一务实成果也成为他参选的一项重要资本。

面对日本国内的高通胀和产业链动荡,小泉进次郎主张“经济优先”,希望通过谈判缓解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有不少分析认为,他的政策方向可能重回安倍时期的经贸合作轨道。虽然“无派系背景”和缺乏关键岗位的历练是他竞选的不利因素,但对中方来说,他的务实态度或许能为两国经贸关系留下一定的缓冲空间。

如果高市早苗当选,她的鹰派立场很可能体现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日同盟,经济上则进一步强化对华技术封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分析指出,这可能导致中日战略互信继续下滑,技术领域的“小院高墙”政策也会更加收紧,不仅双边贸易会受到负面影响,整个地区的安全格局也可能受到影响。

小泉进次郎虽然也有参拜靖国神社等保守派行为,但他更注重民生和经济议题。有分析认为,如果他上台,中日关系虽然仍难以完全摆脱“战略警惕”的基本框架,但在农产品、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有望迎来改善。至少,两国经贸关系不至于出现“断崖式下跌”,这对于很多依赖中日合作的中国产业来说显得非常关键。

不管最终是高市早苗还是小泉进次郎胜出,新总裁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自民党在参众两院均已失去多数席位。因此,新领导人不仅要平衡党内各派系力量,还要应对通胀和产业链重组等民生议题。而这些内政需求,又会直接影响到日本对华政策的优先顺序,成为后石破时代日本外交的主要导向。

对中国来说,这次选举早已不仅仅是日本的内政事务。它关系到日本将选择延续强硬对抗路线,还是在安全与经济之间寻求新的平衡。10月4日,选举结果即将揭晓,它将为我们指明未来几年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其影响也会渗透到贸易、技术、区域安全等众多与中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