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如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7-06 14:31

【教材解读】

如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是

19

世纪

60

90

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口

号下推行的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

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教材中指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

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笔者认为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作为判定洋务运动失败的

惟一标准,未免过于主观臆断和简单化,是难以折服人的。甲午中日

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和教学界的共识。

么,此定论的依据何在呢?

 

一、甲午中日战争在经济上宣告了洋务运动“求富”的破产。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的直接代价包括签订《马关条约》

和支付赎辽费。

《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并允许

日本在华开设工厂,即正式承认各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的合法权利

(因为列强均拥有“利益均沾”的特权)。此规定的实施直接造成了

民用洋务企业的纷纷丧失:战后,由于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的

财政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非但无力继续大规模地建设洋务企业,

且对民用企业实行“丢盔弃甲”的政策。

1895

6

月,清政府发布

上谕,决定将民用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主要是甩卖给了国

内的官僚、地主和商人。如将投资达

580

多万两白银的汉阳铁厂以

3

万两给了道员陈明远。

再如开平煤矿改由目不识丁的醇王府侍役张翼

承办。在被甩卖的企业中,

一些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加上获得合法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