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销量95万台?丰田的含金量还在提升:不造发动机,永远没出路!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7-03 20:31

5月份,丰田公布全球销量,以超过95万的数据,遥遥领先。

没错,这个在国内几乎已经被一些人踩在脚底下的车企,全球销量单月接近100万,部分地区呈上浮状态。

看似不合理的背后,其实充斥着现实主义。

按照平均每个月95万的全球销量来分析,今年丰田的全球销量依然是1100万+,典型的头部选手,有意思的是,丰田的这种销量背后,在国内呈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一个是,国内的丰田这两年不增反降,但这对丰田的全球销量没有直接影响,甚至在其他地区,丰田的销量反而愈发强势。

另一个,国内轰轰烈烈的电动化红利,其实丰田一口没吃到,但同样没有影响到丰田的全球化发展策略。

为什么?

魏建军说过一句话,叫“产销地一体”非常重要,就是在哪里生产,就在哪里销售,丰田的“产销地一体”非常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工厂布局。

北美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工厂,销售体系也都很完善,欧洲、中东、亚洲等地区同样如此,“产销地一体”的优势就是能借助当地的产能、营销文化方式,来用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销售车辆。

其实魏建军说的非常对,全球的顶级车企,都是“产销地一体”,包括但不限于大众、通用等企业。

而且,丰田的策略很有借鉴性,就是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基础盘不变的基础上,做新的技术延展。

比如说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抉择上,丰田的基本盘依然是自己的油车,毕竟全球更多的市场都需要油车,在做好基础盘的基础上,适当的、定向的推动电动化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没有电车就是落后的技术。

电车和油车,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有没有电车都不影响丰田成为全球顶级企业,车辆的基本属性就是稳定、耐用、够安全,全世界的消费选择说明了一件事儿:

丰田在全世界的口碑,都远远超过了其它车企,因为消费者在用真金白银买单。

国内企业的核心已经大批量的向海外倾斜,这样制定策略的原因,既是因为国内有很强的电动化补贴,电车有利润可操作,另一个是海外市场的油车竞争太过于残酷。

我们在内燃机、变速箱、逻辑匹配上无法和丰田、大众正面抗衡,事实上我们的油车还远远不如外资企业。

但相比于油车,我们的电车技术比较完善,海外必然有一部分消费者需要电车,但问题是,这个认可的宽泛度是多少。

我们的出海,抓住的是海外没有电车的机会市场,但问题也比较明显,我们的油车出口压力巨大。

能说服国内消费者买电车,原因是国内的电车有购置税补贴、有全世界最便宜的电价,还有不限行的政策,大基建带来的充电便利性同样无人能敌。

这些优势,海外一个都无法享受。

想要保证一台车出色的续航、性能,能摆脱一切限制的内燃机无疑是最优解,其只需要加油即可,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油车都是最扎实的工具。

一个60L油箱的紧凑型轿车,续航能做到800km甚至更长,而且10年之后的稳定性依然非常高,这是电动化无法保证的优势。

走向世界、持续走量的核心点,依然是车辆必要的动力架构,电动化的动力架构是电池、电机,油车的动力架构是变速箱、发动机。

丰田的千万销量背后,其实就是一点,做好了发动机,做好了品质和口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