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作为汉语词汇,本义指夏季,在文学作品与日常用语中广泛使用。根据现代释义,该词既包含季节指称功能(如《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又延伸出气候特征描述(日最高气温达35℃的指标),并与"伏天""酷暑"等词形成近义关联体系。在文化意象层面,"烈日炎炎""火伞高张"等成语通过金石熔化、骄阳具象等修辞手法,强化了夏日高温特征 [1] [3],而"簟纹如水""浮瓜沉李"等词汇则记录了传统消暑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