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的字源解说
“喜”是“嘻”的本字。喜,甲骨文(壴,鼓,代庆典)(口,欢笑),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有的甲骨文以“彭”(嘭)代“壴”,强调庆典中的鼓乐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庆祝中欢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当“喜”的“欢笑”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嘻”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喜,樂也。从壴,从口。凡喜之屬皆从喜。歖,古文喜从欠,與歡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喜,快乐。字形采用“壴、口”会义。所有与喜相关的字,都采用“喜”作边旁。“歖”,这是古文的“喜”字,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造字方法与“欢”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