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的拼音,胡字的意思、组词、部首、笔画、笔顺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8-31 07:07

拼音 hú ㄏㄨˊ

部首月部 总笔画9画 部外笔画5画 繁体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DEG 仓颉JRB 郑码EDJQ 五行
四角47620 电码5170 区位1419 统一码U+80E1 造字形声字
笔顺编号 122513511 类型 常用字 、 一级字表 、 现通表
笔顺名称 横、竖、竖、横折、横、撇、横折钩、横、横
相关查询 胡的笔顺 胡组词 胡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ú(ㄏㄨˊ)

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

~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

~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乱,无道理

~来。~闹。~吹。~言乱语。

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

~须。

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7巷、小街道称“胡同( 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异体字

详细解释

hú(ㄏㄨˊ)

〈名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wattle

胡,牛顄垂也。 —— 《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 —— 《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 —— 《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3)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st. resembling a wattle

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4)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Hu, non-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of China in ancient times

燕山胡骑。 —— 《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 —— 《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5)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6) 指胡人

Hu people

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7) 古国名

Hu state

二月,楚灭 胡。 —— 《左传》

〈代词〉

(1) 怎样;何

how

胡,何也。 —— 《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 《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 —— 《诗·邶风·日月》

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2) 为什么;何

why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 《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 —— 《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 —— 《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 —— 《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 —— 《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3) 什么;何

what

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形容词〉

(1) 黑

black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far; great

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副词〉

(1) 任意乱来

outrageously; recklessly

康熙字典

卷别正文・未集下

位置第979頁,第12字

部首肉部

康熙筆画11画 部外 5画

《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瑚。《說文》:牛頷垂也。《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䫇。〔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又,《韻會》:何也。《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又,《集韻》:壽也。《詩・周頌》:胡考之寧。〔傳〕胡,壽也。

又,《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又,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又,《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又,遐遠也。《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註〕胡,猶遐也、遠也。

又,懸蠶簿橫也。揚子《方言》:胡以懸㯂,關西謂之䌞。〔註〕䌞,懸蠶簿橫也。

又,粉名。《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又,餠名。《釋名》:胡餠,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又,胡蝶,蟲名。《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又,《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曰胡。

又,《正字通》:菰米曰彫胡。《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註〕彫胡,菰米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繁,由胡。《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又,鳥名。《禮・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又,《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又,水名。《爾雅・釋水》:胡蘇。〔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又,丘名。《爾雅・釋丘》:方丘,胡丘。〔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又,禮器。與瑚同。《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又,縣名。《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又,書名。《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註〕墨翟弟子。〔又〕《封胡》五篇。〔註〕黃帝臣。

又,國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又,姓。《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又,複姓。〈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又,《集韻》:洪孤切,音──戈戟內柄處。

又,胡故切,音護──頸也。《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四下 位置第132頁,第1字

反切戶孤切

牛垂也。从古聲。

说文解字注

牛也。

段注玄應,司馬貞引皆作牛領。按此言以包頸也。,頤也。牛自頤至頸下垂肥者也。引伸之凡物皆曰胡。如老狼有胡,鴺胡,龍垂胡䫇是也。胡與矦音轉冣近。故《周禮》立當前矦注曰:車轅前胡下垂柱地者。經傳胡矦遐皆訓何。《士冠禮》。永受胡福。鄭曰:胡猶遐也。《毛傳》。胡,壽也。《謚法》。彌年壽考曰胡。民耆艾曰胡。皆謂壽命遐遠。

从肉。古聲。

段注戸孤切。五部。

胡的字谜

谜面:克服一半(打一字)
谜底:胡
解析:“克服”二字各取一半,组成“胡”字。 谜面:含糊其辞不对头(打一姓氏)
谜底:胡
解析:“不对头”扣“米”,“糊”辞了“不对头(米)”,余下“胡”。 谜面:吃尽苦头三十日(打一字)
谜底:胡
解析:吃尽了“苦”字的头部分,剩下“古”;“三十日”别解为一个“月”。 谜面:古时候的月亮(打一字)
谜底:胡
解析:“重点”,别解为“两个点”,置于“大”字的西北部,成“头”字。 谜面:百年前的月亮(猜一种食品)
谜底:胡

胡字组词 胡字开头组词 胡字中间组词 胡字结尾组词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