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Math Rock找到亚洲当代的律动:大象体操专访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5-06 18:37

透过Math Rock找到亚洲当代的律动:大象体操专访 | Fender

2018-11-27 12:00

大概是两三年前,小编第一次听到来自高雄,由吉他手张凯翔、贝斯手张凯婷和鼓手徐嘉钦组成的大象体操时,惊喜了一下 -- 听过欧美、日本的math rock后,再听到歌词里有中文的的math rock时,觉得既亲切又新鲜;流畅的旋律和音符背后,也是技术上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器乐编配...此外还有他们的贝斯手张凯婷:本来玩贝斯的女生就不多见,凯婷所带来的,更是旋律性和律动性都非常出彩的贝斯段落(据说“大象体操”这个队名,也是因为音乐里有灵动的贝斯线?)-- 这些特点加在一起,自然是让人一下就记住了这支叫“大象体操”的乐队。

大象体操(l-r):嘉钦、凯婷、凯翔

今年底,大象体操带来了他们的第二张全长专辑 -- 依旧是两个字的标题 --《水底》。跟此前的作品相比,这张专辑里的音乐变得更加成熟而多元,更打破了不少数摇的套路:city pop, hip-hop等在前作中偶尔隐约闪现的元素,这次也得到了完整的实现。乐队成员更是各自担任了专辑中几首歌的制作,这在拓展创作野心的同时,也为乐迷带来了不少新的惊喜 。

《水底》发行之后,大象体操即将在今年12月开展新的一轮大陆巡演。Fender中国也在这次巡演即将来临之际,和大象体操一起,完成了这一篇采访。

大象体操新专辑《水底》

虾米上已经可以听到了哦

在这次采访当中,三位乐队成员在分享自己音乐上的心得体验时,几乎都是毫无保留地托盘而出。这也使得这篇采访成为Fender中国今年开展音乐人系列采访以来,篇幅最长的一篇。

不过耐心看下来,相信你也会有不少收获:如果你也玩乐队,大象体操的成员们所分享的心得,应该会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果你是乐迷,这篇采访不啻是《水底》这张专辑的“说明书” -- 在这张专辑里,他们有太多突破原有框架的地方,也许多提供一些解读的话,会让你对这张2018年华语独立音乐最精彩的专辑之一,产生更深的体会。

大象体操2018大陆巡演海报

即可订购演出门票

问:凯翔、凯婷、嘉钦你们好,恭喜你们马上就要发布第二张专辑《水底》!可以首先讲讲这张专辑的录音和制作过程吗?你们这次是在哪里录制这张专辑,制作的过程还顺利吗?

嘉钦:距离上一张专辑《角度》经过了四年,这期间先是经历了《角度》发行过后,当时成团以来规模最大的2014-2015亚洲巡演,然后是2015-2016休团了一年多,再次上路后在2016年发行了第二张EP《工作》,同时也开始了大象体操成为全职乐团的状态。

如今团员间相处、共事的频率变得更为密集,其实就是一间只有三人的公司,各司其职但共享决策权力,看待音乐事业的心态变得更加慎重。

凯翔:这次大多数的歌都在高雄制作。高雄是我们从小成长的地方。和高雄的录音师、混音师合作有一种轻松的氛围,很快能抓到彼此工作与生活的步调。

凯婷:写歌的过程其实蛮辛苦的......因为这张专辑中尝试了很多新的元素与方向,有一些不一定是自己原本擅长的东西,像嘉钦主导的歌就会有嘻哈、city pop的元素,但我比较不会弹这些曲风的贝斯,因此也是边写边摸索。另外像凯翔所写的《半个》是属于比较狂躁的曲子,我在编完曲之后生病了一阵子,制作歌曲的整个过程很像是一场冒险。

问:曾经你们也是一支“大学生乐团”,在《平衡》和《角度》里面,也很有年轻心气的感觉;在从《工作》到《水底》的这几年,你们开始步入社会,可能也会要面临成年人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新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有没有影响到的这次《水底》要表达的内容?

凯婷:我觉得不再是学生之后,要重新学习“如何做选择”,而“水底”形容的是自己在内心创造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极度寂静,让你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这些选择到底是自己要的,还是被资讯过量的时代所迷惑。

凯翔:过去容易被重节奏、或是情绪起伏很大的音乐吸引。现在现实的烦恼越来越多,开始喜欢“陪伴性”的音乐:节奏比较轻、重复性高,让人能跟著律动,忘记烦忧。专辑裡的《月落》、《被子》、《中途Remix》都希望能成为让人不断重复播放的歌曲。

“一间只有三人的公司,各司其职但共享决策权力,看待音乐事业的心态变得更加慎重。”

问:在最近的采访里,你们也提到现在你们在创作时会“更扎根内心”,去表达“藏在精神层面里真正渴望表达的东西”。可不可以请你们更具体地说一说,在创作《水底》这张专辑时,你们怎么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主题这两方面,去实践这个理念?

凯翔:一开始的作品很直觉。到现在第二张专辑,创作音乐开始变得很像写日记,或甚至比日记更内心。例如与亲人争执后,写出了《月落》。虽然歌词诉说著迷惘,但轻快的音乐却在暗示一个人游走在街上迎接著日出,已逐渐开朗的心情。

大象体操《月落》mv

此外,我们也更常思考全球社会与大象体操的关系。Math Rock这个曲风,对欧美来说或许是一种实验、前卫的类型; 但我们却认为,Math Rock是一种深藏在骨里、很自然的律动。只要观察亚洲的传统音乐,中华文化的庙宇音乐、印度、印尼、日本、泰国都有变拍、变速的元素。因此在更深的层面,我们希望透过Math Rock找到的,是属于亚洲的当代律动。

问: 这次你们几位是分别担纲不同歌曲的制作?在负责制作的时候,你们几位会分别有些不同的个人侧重点吗?

凯婷:这次专辑创作模式是采取分配制(听起来好像很不浪漫),我们一人负责创作2~3首歌,这时候就是三人不同品味与风格展现的时刻了。

像我自己这次专辑中比较重视的会是回归三件式无人声乐器的配置,因此我所制作的歌《水底》、《卫星》等,都不会加入人声。凯翔则是挑战自我,例如在《被子》中首度尝试自己写词曲,在《半个》里挑战以制作配乐的概念来完成一首歌等等。嘉钦的话,比较是把自己喜欢的风格(例如嘻哈、City Pop)与我们既有的风格结合,创造出《噩梦》、《散步》这样别具风味的曲子。

嘉钦:这张专辑里三位团员各自负责写出某些曲子,更各自担任其中一些歌的制作人,其中《噩梦》便是由我发起并担任制作人的歌曲,并与同样来自高雄的说唱歌Sowut合作,除了在混音与后期上尝试很多音轨的剪贴和音效的使用之外,也因歌曲概念为“忧郁”,而在与团员、歌手沟通或是独自思索时,认识了另一个面向的自己。

“水底”形容的是自己在内心创造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极度寂静,让你审视自己的内心”

问:说到《噩梦》的话,其实之前你们玩的一些作品,就偶尔可以听到一点器乐hip-hop的元素。所以你们平时也喜欢hip hop?用真乐器演奏而不是采样来做说唱的beats,在技术上会有什么比较难的地方吗?

嘉钦:《噩梦》这首歌最初的Demo就是一首长达五分多钟都只有鼓的音档,我对于每一段节奏的编写和拍分的变化都有明确的想法,但花了比较多时间和凯翔、凯婷、Sowut沟通我想要的感觉,这也是我认为这首歌的创作中最难的部分。

幸好凯翔和凯婷很聪明地在保有各自弹奏风格的前提下,替人声在频率和旋律上都留了适当的空间,让这首歌在完成所有乐器的编写之后顺利地加入人声。

Hip hop不是我最常听的音乐风格,但我对于华语Rap的韵味一直都很著迷,我自己很满意这次的合作成果。

问:凯婷你在专辑的《月落》里还有献声!如果在现场表演的时候,一边弹贝斯一边演唱,会不会很难呢?

凯婷:如果是边 tapping(点弦)边唱比较容易,边弹奏边唱对我而言比较困难…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专辑里的《被子》是凯翔首度挑战演唱!

问:嗯!说到《被子》,这次你们还邀请到陈珊妮来制作这首歌,为什么会想到邀请她来制作?她有为这首歌带来了什么比较特别的感觉吗?

凯翔:之前听到林宥嘉的《一点点》,里头温柔、飘飘然的氛围让我印象很深。这次想找制作人,便去翻了《一点点》的工作人员名单。看到制作人是陈珊妮,马上想起珊妮老师的音乐。里头那种充满惊喜却顺耳,不刻意迎合市场,却仍具备流行、当代的气质。这似乎和《被子》想前进的方向很吻合。

珊妮老师因为几乎都在流行音乐圈工作,非常重视词曲跟编曲的咬合。但我们是编曲先行、词曲之后才加入的乐团。当初透过林宥嘉获得珊妮老师的联系方式,宥嘉便警告过我们,珊妮老师是非常严格的人。果然一听完Demo,珊妮老师就说,乐器编配还OK,但词曲…..重写吧!

凯翔、凯婷和珊妮老师的合影

所以珊妮老师就着我们已经过关的编曲,重新和我们修改了很多版的词曲。每个版本都差距非常大哈哈哈!这过程中词曲和唱法都被珊妮老师批评了很多遍。但只要有进步,老师都不吝称赞。刀子口豆腐心啊!

珊妮老师虽然严格,但非常有耐心,一步步和我们一起摸索合适的方向。此外,我们也请珊妮老师做了音效、编写合声。里头音效许多是由日常生活中水滴声、吸尘器等声响组合而成 ; 和声则是非常珊妮式的合音。制作过后的《被子》变得温柔又性感!

“这张专辑中尝试了很多新的元素与方向,有一些不一定是自己原本擅长的东西。”

问:从之前在《角度》里和巴奈合作的《天鹅》,到这次《水底》里和张威龙合作的《顺从的壳》,你们和原住民音乐的结合,听起来总是很特别:此前台湾原住民音乐给很多人的印象,要不就是传统的古调,或者是在电子节拍上放入原住民歌声那样的采样拼贴,很少有像《天鹅》、《顺从的壳》这样,将原住民的音乐元素和数摇节拍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所以你们是怎么想到和原住民音乐人合作?对于巴奈、张威龙和你们来说,合作的时候,在音乐上和文化上都有什么样的挑战,你们又是怎么完成这两次融合的?

嘉钦:台湾的原住民族有非常非常多优秀的歌手,他们的嗓音质地浑厚饱满、延展性极强且音色优美,上一张专辑《角度》里的《天鹅》找了我们仰慕的歌手巴奈,起初我们表达了希望巴奈可以为这首歌填入母语演唱的想法,才得知母语对于原住民族来说并不是可以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随意使用的语言,先人们对于母语使用的场合和时机都有成俗的规范,若有怠慢则可能被认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敬,加上母语原本就不是巴奈奈音乐创作时习惯使用的语言…几度的沟通后,彼此才了解,巴奈最后也在歌曲里演唱了母语的古调,那次合作经验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是相当难忘的,给我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视野都有影响。

这次在新专辑《水底》裡,我们收录了于去年在台湾的“《桥》音乐厅巡回”期间所发行的新单曲《顺从的壳》,原先的版本是由凯婷演唱的,这次我们改找了另外一位原住民族歌手张威龙(母语名:Cudjiy lja karivuwan)合作,除了唱了原本的华语歌词,也在歌里新加入了古调演唱的段落,带来了与原版非常不同的样貌。

大象体操去年发行的《桥》巡演EP,

也许是他们唯一一张标题不是两个字的作品?

问:除了前面提到了的音乐人,在这次的《水底》里,还有没有邀请其他客席音乐人来合作?

嘉钦:与之前的作品相较,现在大象体操对于音乐制作的想法更丰富,也更常在录音作品里加入吉他、Bass、鼓以外的乐器,所以为求精致与完整度,在《水底》这张专辑裡也找了许多人合作,其中专辑同名歌曲《水底》找了Hello Nico的吉他手李咏恩担任制作人与合成器、音效编写;《人造卫星》中的合成器则找了已经解散的微光群岛(前身为「甜梅号」)的键盘手林昀骏协助编写,此外某些歌曲还另外有与日本歌手合作的特别版本,近期就会曝光萝!

这张专辑由于音乐元素丰富,为了使其完整,我们找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合作,能得到大家的帮助,真的非常感谢!

“贝斯手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在节奏组与弦律组之间游走,这样的自由度是非常特殊的。”

问:有点好奇凯翔和凯婷你们小时候是怎么开始喜欢音乐,怎么开始一起玩音乐的?跟自己的哥哥/妹妹一起玩乐团,和跟朋友一起玩,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凯翔:国小妈妈送我和妹妹去上团体的竖笛班。老师常让我们合奏,我吹高音笛、凯婷吹中音笛,所以一起玩音乐的习惯应该是从小养成的!国高中开始接触摇滚乐,两人就会就常常分享最近听到了什么新乐团、什么新曲风。开始一起玩乐团后就发现,我们比一般乐团更愿意争吵,而且吵得更凶哈哈哈哈。或许因为有亲情的情感基础,不怕吵完后乐团就散了,面对冲突的沟通会很直接。

我们吵架的时候讲话会很快,气头上时会摔东西(有次还把练团室的椅子砸坏....),通常都是我和凯婷针锋相对,嘉钦当和事佬。但吵完情绪过了,就会互相道歉、和解。当然兄妹一起玩乐团的好处就是,到外地表演不用顾及性别,可以睡同一间房间,很方便!

问:你们三位的编曲和演奏技巧,也是一直为乐迷们所津津乐道的。所以你们三位都分别有哪些对自己有著很大影响的吉他手/贝斯手/鼓手?

凯婷:这就得一提我的贝斯老师 -- 宇宙人的方Q,他在很初期的时候就让我体会到贝斯手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在节奏组与弦律组之间游走,这样的自由度是非常特殊的。后来,东京事变的龟田诚治、Jaco Pastorius、Esperanza Spalding等等,都是启发我的人物。

凯翔:过去我受到陈绮贞、台湾乐团甜梅号吉他手昆虫白、透明杂志洪申豪影响很大。陈绮贞的和弦比较复杂、但又很顺,昆虫白常有有不断堆叠的乐器以及失真音牆,洪申豪则是善于使用偏爵士的和声。

奇数拍、变拍节奏则受到日本toetricot还有英国Go Go Penguin键盘手影响很深。近期因为喜欢Shuffle,很常听Nile RodgersJohn Mayer

嘉钦:影响我最深的鼓手是日本乐团toe的鼓手柏仓隆史,他的演奏风格开阔了我对鼓组演奏的想像,另外许多知名的鼓手如Benny Greb、 Larnell Lewis、Richard Spaven等也都是启发我许多创作灵感的鼓手。

“乐器本身会有它擅长的音符和旋律”

问:除了“三大件”之外,从《角度》开始,键盘类的乐器也开始出现在你们的作品当中。你们觉得键盘乐器在你们的音乐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演出的时候,你们也会带键盘上舞台吗,谁会在台上负责键盘的演奏呢?

凯翔:键盘乐器通常比较优雅,表现负面情绪时比较哀愁(吉他的负面情绪比较愤怒?)所以若歌曲希望的气氛比较沉静、忧愁,我们就会倾向使用键盘。超过三十分钟的现场演出,我们大多会使用键盘。因为不同乐器能为表演增添层次。因此这次巡演,也会演出有键盘的曲目!

凯婷:键盘比起贝斯、吉他,因为可以同时弹奏低音部与高音部,让乐曲的声响更加丰富,因此也是我们十分钟爱的乐器。这次的新歌《半个》就是由凯翔编写,中段的弦律古典且精致,真的非常好听!

“我在比较爆炸的段落,除了有过载之外,我还会偷偷加一点合唱让和弦感觉更厚”

问:凯翔、凯婷,可以请你们说一说你们手上的Fender乐器吗?Fender的吉他和贝斯又是有什么样的特性吸引到你们?你们会怎么用手中的乐器,配合著其他的设备,去营造属于你们的音色和乐句?

凯翔:我非常爱我常用的这把Fender吉他。他叫做“哥吉拉”,是日芬的特殊型号 - 半空心 Telecaster。他的中高频很清亮圆润、低频不会太沉,演出的时候刚好会空出中低频给凯婷的贝斯。

我认为乐器本身会有它擅长的音符和旋律,和“哥吉拉”互动时,我感受得到我们创作出的乐句,是彼此都喜欢的!

效果器部分 - 我的过载加的不多,基本上是依著“哥吉拉”的个性去设计; 空间系的延迟、混响能让三人团的音乐变得比较厚实,所以很常使用 ; 此外,我在比较爆炸的段落,除了有过载之外,我还会偷偷加一点合唱让和弦感觉更厚,这是以前和甜梅号吉他手昆虫白偷学的!

凯婷:我有两把Fender,一把是墨芬P bass,一把是美芬J bass,会随着心情换着弹哈哈哈,P bass的声音对我而言比较粗、比较狂野,适合弹比较凶的曲子(例如《顺从的壳》、《半个》),J bass的声音精致紧实,适合弹solo多、细节多的曲子(例如《月落》、《被子》),有时候演出到底要带哪一把,会遇到选择困难呢。

“J bass的声音精致紧实,适合弹solo多、细节多的曲子”

问:说到了演出,你们12月中就要再来大陆巡演了!之前你们在大陆巡演时,感觉怎么样?在开启这一轮新的巡演之前,有没有什么话,想要对大陆的乐迷朋友们说一说?

嘉钦:这是我们第三次的巡演了,之前对于观众们的热情印象很深。跟其他海外观众比起来,除了演出时的掌声和叫喊,在演出之后大家当面给我们的鼓励和称赞也都会很直接地表达,也因为语言相通的关系,这样的情感传递更没有阻碍,真的很感谢大家的支持。

这次的巡演除了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成绩,也希望每一次相隔多时的演出,都可以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成长与改变,希望大家都可以到现场支持我们,演出结束之后也欢迎当面跟我们表达任何想法!

凯婷:呜呜呜好久没看到大家,上次也是在十二月,很喜欢跟大家一起度过冬天的感觉,因为你们的热情让我觉得很温暖,好期待可以再见面。请大家先把有唱歌的歌词记一下,我们一起唱~

凯翔:把专辑听熟,现场一起跳舞吧!

“希望每一次相隔多时的演出,都可以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成长与改变”

图片提供:大象体操

采访协助:Space Circl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