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从竹乡到可持续城市

 佚名文
发布时间:2025-07-09 09:38

中国浙江省安吉县拥有中国1.8%的竹资源,对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贡献达到10%,同时为60万居民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竹境·竹文化街区景观。供图:竹境

安吉县以丰富的竹资源闻名,近年来通过积极发展竹产业和竹林保护项目,成功实现了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2012年,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全球公认的可持续社区典范。

景坞村:以竹为生的村庄

景坞村位于安吉东北部,种植了超过1000公顷的竹子,是安吉的一个知名竹业村,在这里竹子被视为发展的基础。景坞的竹子遍布山野,是村民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来源:大多数农民依靠竹子谋生,竹智慧代代相传。

数据显示,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为该村带来了800万元收入,占村经济总收入的30%以上。罗氏竹制品厂是村里几十个竹编工作坊之一,由手艺精湛的工匠罗思清(音译)先生创办,专注于高品质竹制工艺品制作,如竹包、竹花瓶和竹茶具,工艺精良且结实耐用。

随着竹编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逐渐走俏,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从事竹编行业。在罗氏竹制品厂传人罗成的带领下,工作坊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了完整的竹产品产业链。罗成还尝试开拓线上市场,进一步提升景坞竹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罗先生告诉我们:“目前大约有40名村民在厂里工作,从竹子采摘到产品编织再到发货,每一个环节都在景坞完成。”

景坞村凭借丰富的竹资源,逐步发展起了一些小规模地方竹制品加工产业,而且这些产业的兴起并未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例如,紧邻罗氏竹艺的友晶工艺品厂有多条小规模生产线,主要加工竹筷、竹管等日用产品。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工厂的生产线为大约40名村民提供了在家工作的机会,其中大多数是村中的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工厂负责人分享道:“我们工厂的员工平均月收入约为3000元,这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自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社区发展

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曾在安吉的大竹海取景拍摄。广袤翠绿的竹林,层层叠叠的竹浪和宁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成为电影中武林高手施展技艺的舞台,塑造了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展现了独特的中式美学。影片大获成功后,大竹海也为全球观众所熟知,极大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竹海玻璃天桥是景区的一个热门旅游景点。供图:中国大竹海

大竹海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帮助他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景区负责人李洪告诉我们:“这里的竹林需要定期采伐和重新栽种,以保持景观优美,这项任务优先由当地村民承担。”他表示,景区内大多数工作岗位都向当地居民开放,包括管理停车场、担任导游和经营纪念品商店等。目前,有30多名景区管理人员来自安吉。这不仅增加了周边100多名村民的收入,还使他们能够直接参与景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从而增强归属感,激发社区活力。

游客数量的增长也加速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许多村民将闲置的房屋改造为民宿或农家乐,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竹笋、竹酒和竹制玩具等当地农产品也面向游客销售,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李洪介绍道:“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大竹海附近有4000多间民宿,约200家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的零售总额已超过2000万元。”通过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模式,大竹海不仅有效保护了安吉丰富的生态资源,还实现了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达成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赋能社区公共空间

安吉丰富的竹资源不仅为传统手工艺品提供了原材料,还塑造了净化心灵的美丽景观。竹子在公共建筑中的创新应用展示出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成为社区美丽景观的一部分。安吉的一家竹设计和建筑公司竹境,始终致力于竹材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开创了竹子在建筑、空间设计和文化创意领域的新天地。

竹境的工人在建造大型竹建筑。供图:海南日报、竹境

竹境竹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蔡卫解释道:“竹子生长迅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符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同时,竹子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弹性,加之其在东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就是竹境不断致力于扩展竹材应用的原因。”通过与研究机构合作和自主研发,竹境已经成功掌握了圆竹保存技术以及防霉防虫技术。公司目前已获得近20项专利授权,其中包括解决竹材防霉问题的“原竹防霉防虫处理技术”发明专利和提升竹建筑支撑力的“圆竹支撑基座”实用新型专利。经过八年的市场耕耘,竹境在安吉建成了40多座竹建筑,极大提升了安吉作为国家竹建筑展示中心的地位。

蔡卫表示:“竹建筑造型美观,视觉冲击力强,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特别适用于公共和商业空间。”其中一个例子是公司打造的竹境·竹文化街区,融合了当地的竹种植、制造和旅游产业。竹境以优惠价格收购村里的竹子,经过加工用于街区建设,通过竹文化旅游和竹文化产品销售吸引游客。此外,当地村民还可以在这里休闲放松。建成的社区公共空间由村民共同管理,所有人都能共享其带来的福利。

为年轻设计师提供新材料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加深,竹子作为环保建筑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将年轻设计师的创意与安吉丰富的竹资源相结合,安吉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竹产业协会等重要组织合作,定期举办面向高校的竹建筑设计大赛,鼓励年轻建筑师利用竹子进行创新设计。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提升对未来可持续社区建设的生态意识。

创始人罗思清(音译)正在进行竹编制作。供图:刘晨歌

东南大学团队设计的“风骑滑翔”旋亭项目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一等奖。该项目以简洁且富有动感的螺旋形态,巧妙地将不同高度的景观、视线和使用场景连接起来,并充分利用了场地的地形。竹材优异的弯曲性能和抗拉强度使得这一螺旋结构得以实现。亭内轻盈的屋顶由圆竹编织而成,柔和的曲线勾勒出独特的轮廓。不同方向的窗户框住了山脉、湖泊、天空和滑翔伞的景致,创造出光影交织、视角不断变化的丰富空间体验。

对于旋亭设计团队成员彭思翔来说,这是他第一次深入使用竹材。他表示:“竹子对建筑学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材料,但我能理解圆竹用于临时结构和公共空间建筑的可行性。未来我们可能会在这方面进行更多探索。”考虑到结构的耐用性,团队在竹屋顶上加装了金属屋顶,以确保防水并延长建筑寿命,同时实现了现代建筑与传统材料的视觉融合。这是东南大学第二次参加竹设计建造大赛。东南大学团队导师王逸凡副教授说道:“比赛为高校提供了一个试验和探索前沿技术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可持续建筑相关知识。”在她看来,这次比赛为学生们提供了将概念设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机会,为年轻一代构建可持续社区打下了基础。

螺旋竹亭与静谧的竹林融为一体。供图:刘晨歌

我们看到,竹子在推动安吉从竹乡向以竹子为基础的可持续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过程离不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既要利用竹子资源,也要通过社区的参与实现利益共享。我们期待安吉的经验能够在其他地方得到复制,造福更多居民和环境。

原载 |《竹藤杂志》第5卷第4期

作者 | SOPHIE ON,刘晨歌(FRIDA LIU)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