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本意指:传言有人将谋反於江南,其意乃指胜朝遗民之反清复明而言但「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传说在当时已流传三十余年,未必指的是年羹尧;
暗指:在当时严格的君臣关系下,类此之传说,正好给雍正一个藉口,派年羹尧到杭州扫平江南的反清复明势力。
这两句话的典故是年羹尧上奏谢调补杭州将军折。雍正回批曰:“朕闻得早有谣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之语。朕今用你此任,况你亦奏过浙省观象之论,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此二语不知你曾闻得否?再你明白回奏二本,朕览之实实心寒之极,看此光景,你并不知感悔。上苍在上,朕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
拓展资料: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 凤阳府怀远县(今属 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 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 川陕总督、 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
公元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走上仕途。公元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升任 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1723年,年羹尧奉命掌管西部一切军务大权,实权大过其它一切高职军官,西部地方官员均听命于他。同年,年羹尧奉命平定罗卜藏丹津动乱,战争持续到第二年,年羹尧巧妙战术横扫全场,大获全胜,于是声名四起。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参考资料:来自于人民网,功尽人亡:雍正登基后为何翻脸诛杀功臣年羹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